据国家卫生部官员分析,医生转岗再就业现象虽然不是主流,但还是存在的,并且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。医生转岗虽然是个别医生个人的行为,但也是国家的损失。记者了解到,国家培养一个医科的大学生投入还是很大的。据北京医科大学的老师介绍,北京医科大学每个学生每学年的投入达1.4万元以上,而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支付2500元左右的学费。这只是经济上的帐,而学生学成成为医生,也要付出至少5年,甚至近10年的青春。可见能成为一名医生,个人和国家的付出都是巨大的。
然而,即使像北京协和医院这样著名的医院,也时有临床医生离岗。据说,医生转岗之后多从事药品、医疗器械的营销等相关工作。据业内人士分析医生转岗的原因,主要来自外部的诱惑和内部小环境的压力。
一位早些年就放弃医生岗位成为一家外资药厂代理的张先生,谈起自己的选择时表示,对这种选择并不后悔。他承认自己下海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,目前他已在北京购买了高档住宅,拥有高级轿车,家里妻子、女儿对他都很满意。他说,当医生是不可能拥有这一切的。而就在1998年刚刚下决心下海的北京阜外医院某医生则表示,这种选择实在是不得已。她说,在医院工作很累,还要上夜班,可收入每月只有千元左右。出去干,一样辛苦,但回报就不一样了。所以忍痛不当医生了,去一家日本公司做药品营销。
医生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高收入的职业。在我国,由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完善、医生的收入不合理,与他们的劳动付出有差距。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,一味地让医生发扬人道主义,体谅国家的难处,而不从根本上解决医生的收入分配问题,必然引发诸如医生下海、医生走穴以及被医生称作社会补偿的“红包”现象。
据业内人士分析,医生转岗的原因也并非都为了钱。小环境的压力,也是一部分医生放弃现职,另寻出路的原因。据医院内的人士说,大多数医生能坚持下来,一为事业;二为感情。可少数小环境不理想,使医生看不到事业的前途,职称总是上不去,得不到学科带头人的认可,工作的强度又很大,在此情形下灰心离去的也大有人在。
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现象还有,许多有能力、有一技之长的医生被外国公司挖走,要么做项目研究,要么利用熟悉医院的优势替外国药品打入医疗市场做工作。虽然这些人从外企拿到了可观的薪水,然而这些现成的人才为外企节省了大量的人才培训费用,以至于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说,他们占了我们太多的便宜。
摘自《中华工商时报》